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,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,那你就别指望美国军队能用含有稀有金属的物资来进行补给了。要搞懂这话的分量,得先弄明白一个东西——稀土。稀土不是“土”,是让现代武器能“跑”能“打”的关键材料,相当于装备的“粮食”。美军的F-35战机,发动机里的涡轮叶片得靠稀土扛住高温,不然飞两下就报废;“爱国者”导弹要靠稀土做的零件精准锁定目标,没这东西,导弹就成了“瞎炮”;就连装甲车的电子设备,也得用稀土才能在战场上稳定工作。没有稀土,这些装备要么造不出来,要么造出来也是一堆没用的铁疙瘩。而全球稀土的供应,几乎被中国攥在手里。不是说别的国家没稀土,是中国能把稀土从矿里挖出来,再提纯、加工成能用在武器上的材料,整个链条都能自己搞定。全球90%的稀土,都是中国供应的。这个数不是随便来的,是中国几十年在技术、环保、产能上一步步堆出来的结果。其他国家就算有稀土矿,要么不会提纯,要么提纯成本太高,还污染环境,根本没法跟中国比。美国军队在稀土上,早就把“饭碗”端在了中国手里。公开数据摆得明明白白:美军70%的稀土,都得从中国进口。不是美国不想自己搞,它本土有个芒廷帕斯矿,储量不算少,但挖出来的稀土是“粗料”,没法直接用在武器上。美国自己没技术把“粗料”加工成“精料”,以前还能靠别的国家帮忙,现在连帮忙的都没几个。而且美国开稀土厂成本太高,工人工资是中国的好几倍,环保审查能拖好几年,厂子建起来也赚不到钱,没人愿意干。更要命的是,美军近八成装备,离了中国稀土就玩不转。就拿美军常用的“标枪”导弹来说,导弹的导引头里有个关键零件,必须用中国产的稀土永磁体,少了这个零件,导弹就锁不住目标;美军航母上的雷达系统,里面的信号放大部件也得靠中国稀土,没有它,雷达探测距离得缩短一半,敌人都到跟前了可能还没发现。这些装备不是“可有可无”,是美军打仗的核心家伙事儿,缺了稀土,这些家伙事儿就成了“摆设”。雷神CEO说这话,其实是在给美国敲警钟:别光想着挑事,先看看自己的供应链能不能扛住。雷神自己的生产线就离不开中国稀土,比如它给美军造的“爱国者”导弹,每一枚都得用至少5公斤中国产的稀土材料。要是真跟中国开战,稀土断供了,雷神的生产线就得停,美军想再要新导弹,根本没地方造;就算是已经造好的装备,用坏了要修,也找不到替换的零件,打着打着装备就会越打越少。美国不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,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“自救”,但每次都碰一鼻子灰。它曾联合澳大利亚建稀土加工厂,结果澳大利亚的工厂因为环保问题,建了三年还没投产,钱花了不少,连一点成品都没弄出来;它又找日本合作研发“无稀土零件”,可研发出来的零件要么性能差,要么成本是中国稀土零件的十倍,根本没法用在装备上。去年美国还想把本土的芒廷帕斯矿扩产,结果矿上的工人闹罢工,说矿场污染水源,最后扩产计划也黄了。俄乌冲突里的例子,更能说明稀土断供有多可怕。俄军一开始打乌克兰的时候,有不少导弹因为关键材料断供,命中率直接下降了三成,明明瞄准了目标,却打偏到了没人的地方。美军现在的情况比当时的俄军还严重—俄军只是部分材料断供,美军却是七成稀土靠进口、八成装备依赖中国稀土,真要是断供,影响会比俄军大得多,可能连装备的基本运转都保证不了。除了稀土,美国在另一种关键金属上也被中国“卡着脖子”,那就是锂。锂是做电池的核心材料,美军的无人机、激光武器、单兵电子设备,都得靠锂电池供电。而全球80%的锂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,美国自己挖出来的锂矿,得运到中国加工成锂电池材料,再运回美国造电池。去年美国想搞“本土锂加工”,结果发现连加工锂矿的设备都得从中国买,自己根本造不出来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现在的情况很清楚:美国想跟中国较劲,先得解决自己装备“吃饭”的问题。雷神CEO关起门说的那些话,不是危言耸听,是把美国军事供应链的“软肋骨”直接露了出来。中国不是靠“垄断”卡住美国,是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、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环保能力,才在稀土、锂这些关键领域站稳了脚跟。这种优势不是一天两天能被超越的,美国想摆脱依赖,至少得花十几年,还得砸上千亿美元—可等它真的摆脱了,中国说不定又在新的领域建立了优势。说到底,雷神CEO的话里藏着一个现实: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“谁拳头大谁就说了算”,供应链的主动权也是一种实力。